4月27日下午,学校在行政楼101会议室、第十教学楼三会议室举行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重构“四方论证会”。
国家能源局四川监管办公室行业监管处处长颜泉,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导高仕斌,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博导程玉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全国劳动模范、四川省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赵永智,四川宏华电气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王江阳,中国高等学校电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四川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雷勇,国网四川省电力科学研究院优秀技术人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郑永康分别作为政(行)校企专家应邀出席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四方论证会”。
省经信厅大数据与信息化处二级调研员、高级工程师毛永春,成都航天通信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厚文,四川省通信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四川省战略新兴产业促进会数据中心产业联盟秘书长唐伟文,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教授王天宝,四川省通信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和四川省通信学会有线通信专业委员会委员杨万全分别作为政(行)校企专家应邀出席通信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四方论证会”。校友代表、在校生代表参加论证会。
校长晏世经、副校长韦泰旭、杨家仕、何志伟,教务处负责人,工科教指委全体成员出席会议。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负责人,3个专业全体教师,教学秘书参加会议。
会上,教务处介绍了学校人才培养方案重构的总体思路。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董秀成和特聘教授周新志分别从重构背景及措施,依据、思路及目标,现状调研等方面对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重构作了总体说明。自动化专业负责人田巧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负责人邢运民、通信工程专业负责人杨雪梅从调研情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方案特色等方面汇报了重构方案的具体规划。
与会专家结合学科前沿和行业现状,从课程设置、素质需求、能力培养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对于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重构方案,颜泉处长认为方案严谨详实,课程融会贯通,尤其在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很有特色。高仕斌教授对方案给予较高评价,并建议进一步加强学生通识教育,提升综合能力。赵永智副总工程师认为方案在人才培养上具有前瞻性,建议进一步丰富学生实践经历。程玉华教授建议进一步完善专业课程结构,鼓励学生开展个性化自主学习。雷勇教授说,方案较好地体现了人才培养目标,建议学校与企业深度对接,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王江阳书记认为方案与产业应用对接较好,建议进一步凝练专业特色。郑永康博士建议丰富实践教学形式和手段,不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对于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重构方案,专家毛永春建议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学习内驱力。刘厚文书记认为重构方案定位准确、设计合理,建议加大对学生逻辑思维、软件编程等方面能力培养。唐伟文秘书长表示重构方案调研充分、结构合理,契合行业学科交叉应用要求,建议学校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强化工程项目实践,提升学生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王天宝教授建议优化课程体系,建立分阶段理实相融的专业课课程体系。杨万全教授建议重视信号、电路、系统、软件等专业基础课,引导学生打牢专业基础。校友代表和在校生代表从职业规划、在校学习等方面对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建议。
晏世经校长作总结讲话,他感谢校政(行)企四方积极参与“论证会”,为我校自动化等3个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重构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他要求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认真吸收“四方”意见,聚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与创新,构建高效的实践育人体系,努力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高素质工程人才。